校長
易嘉怡
二零一一年六月

讓腦袋「動」起來

    學校是一所學習型機構,相信是無容質疑的。多年的教研及實踐經驗告訴我們,課堂學習是學校教育的重心,若能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變得充實而有意義,對學生成長的過程亦影響深遠。所以,我校今年銳意優化學與教,嘗試將「腦科學及思維為本」(Brain-based learning)的學習理論引入學生課堂之中,激發起對學習的熱情,培養學生的創造力,甚至提高生活上的適應能力。

    根據研究,人類的大腦會經歷所謂“敏感期”,即當大腦接收到外界的刺激,在特定的區域便會形成神經網絡,這些網絡的功能會逐漸發達。根據「腦科學及思維為本」(Brain-based learning)的學習理論,我們重新對學習進行定義。將人按照腦的特性,進行針對性的「學習」、「教育」活動,以提升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、投入感和學習成效。例如:當學生坐得太久,心跳會減慢,亦會減少透過血液輸往腦部的氧氣量,學生自然疲倦、精神散漫。因此,着其進行一些肢體活動,甚至簡單地與鄰座同學複述剛才教學內容等,都能立刻使學生腦部增加供氧量,亦能達致學習的目的。又例如課堂中讓全體學生在具安全感、受尊重、高參與的模式中學習,腦內使人開心的化學物---多巴胺便會大量地釋放出來,加強了學習的成效。

    正如教育學家杜威經常說:「教育即是生活。」,每年校方刊印「生活剪影」,除了有系統地記錄學生本年度多采多姿的學習生活片段外,最重要是讓學生及家長了解本校教育的發展方向,從而能更好地配合學校,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。

 

 

 

 

文章參考 : 
1. 你是否有「腦科學發展觀」?  ( 腦基礎教育學會會長  陳惠良先生)
2. Teaching with the brain in mind   Eric Jensen